
中小型養殖業如何適應市場新需求
1、在品種上要發展“小肚子”,逐步消滅“大肚子”。各地未經雜交改良的豬種多為肥肉型,豬的肚子很大,皮下脂肪很厚,這種豬在市場上已不受歡迎。改良的豬種,瘦肉率一般在50%左右,無論內銷還是出口,都能得到較好的經濟效益?,F在有些人買豬只看肚子大小,不看其他,以此來判斷肉質。
2、在重量上要適中,宜小不宜大。一般來說,豬長到80~100千克時,應及早出欄,不宜再養下去。若繼續再養,即使是瘦肉型也會變成肥肉型,且飼料消耗大,生長慢,經濟上不合算,也比較難銷售。雞更應向小型化發展,體重以1千克左右為佳。用消費者的話來說,要買得起吃、吃得完、劃得來?,F在的家庭日益小型化,家庭成員多在2~3人。
3、合理使用添加劑,減少殘留量,適應出口需要?,F在仍有一些飼養戶把添加劑當作促進生長與防治疾病的措施,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,應做到以下3點:
①嚴格按照添加劑的說明與要求去使用,不可隨意加量。
②在購買添加劑時,應注意生產廠家與批準文號,千萬不要購買無廠名、無商標、無批準文號的“三無”產品。
③在畜禽出欄前7~10天,必須停止使用任何藥物添加劑,以減少畜禽體內的藥物殘留量。
④建議全程長期使用微生態添加劑,以減少動物生病,提高抗病力,讓養殖更輕松
4、由粗養逐步發展成精養。這方面草食性家畜表現得較為突出。例如,以放牧為主的山羊,每日平均增重僅50克左右,如果實行圈養或放牧與補料相結合。生長速度能增快1倍,經濟效益亦可翻一番。
5、針對豬場目前非洲豬瘟嚴重的情況,豬場要全面、徹底的做好消毒工作,在七個月之后,還可以重新飼養(國家允許的前提下),如果不是得了非洲豬瘟,只要加強相應措施,還是可以規避的。
鑒于非瘟豬瘟目前的流行形勢,建議豬場采取以下綜合措施:
1.做好生物安全、消毒工作
2.抓好飼養管理
3.搞好常規免疫
4.養好豬群補氣調和——拌服生益本草康
5.用好一項技術——干擾素誘導技術